為何今年急診壅塞如此嚴重?該怎麼改善? 急診醫師分析原因與解決方法!

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吳儀文報導】台灣急診醫學會在2月22日於臉書發文表示,今(2025)年急診壅塞情況已達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,呼籲政府正視並採取有效措施,這樣的示警引發各界關注。新光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張志華也證實,雖然急診壅塞已經是老問題,不過今年確實比較嚴重,原因其實是「供需失衡」,尤其「供」的部分是今年急診壅塞特別嚴重的主要原因。

急診壅塞非首次但今年更嚴重 原因在「供」嚴重衝擊

急診室大塞車、病人滿到躺在走廊,這樣的情況想必民眾也不是第一次耳聞,不過今年急診壅塞的情況卻比往年還要嚴重,張志華主任指出,原因在於「供需失衡」,「需」是因為流感、諾羅病毒肆虐而需求增加,另外住院需求也有增加的情形,但今年急診壅塞特別嚴重是由於「供」,供應的部分受到很大的衝擊,這主要是因為護理人員嚴重不足。

張志華主任表示,往年北部醫院春節期間急診壅塞是常態,但今年比較特別,中南部醫院的急診室也有壅塞的情況,這其實是因為全國性護理師不足導致病房關閉,很多病人不得已就會在急診待床,而且過年後護理師也有離職潮等,這都是原因。

由於急診不像門診一樣可以在病人超過一定數量時停止掛號,對急診來說沒有「滿了」這件事,張志華主任認為,這也是沒有為什麼急診比較會成為焦點的原因,因為它沒有護病比,沒辦法關門說「我們滿了」,急診只有「滿出來」而已,所以大家壓力也會比較大。

如何解決急診壅塞? 醫:落實分級醫療、資源分配

如果要解決急診壅塞的情形,張志華主任指出,「落實分級醫療」其實就能解決一大部分的問題,包含就診的分級醫療、住院的分級醫療都要徹底落實,「就診的分級醫療」指的就是不能跳過基層醫療院所直接到急救責任醫院去就醫、輕症不該直接跑到醫學中心就診;「住院的分級醫療」就是重症要能夠上轉、輕症要能夠下轉,也就是醫院的垂直整合。

不過,張志華主任也坦言「台灣從來沒有落實分級醫療」,像台灣醫療面臨的最大困境就是病況嚴重的病人沒辦法上轉、輕症沒辦法下轉。若要落實分級醫療,他認為方法就是「資源分配」,這是最重要的根本,像護理師至少急救責任醫院的薪資要比基層的高,不然怎麼留得住人,這是第一點。

而第二點,張志華主任提到,就醫如果沒有門檻,大家當然會先選大醫院來看,雖然政府現在有收費差異化,但那根本不痛不癢,最有效的方法應該是輕症病人若到急救責任醫院就醫應先自費,事後再拿單據去跟健保署申報核銷。

受影響的重點對象不在醫護 而是在「病人就醫權益」

張志華主任強調,急診壅塞這件事重點影響的其實不是急診醫護,而是在民眾的就醫權益,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急診只能優先處理重症患者,輕症相對就會被排擠,這些輕症患者可能會等很久,或是只能坐輪椅打點滴,甚至躺地上都有發生過,這就是民眾就醫的權益,可是台灣的醫療其實沒那麼貧乏,主要是資源怎麼分配而已,而這就要看政府的智慧。

【延伸閱讀】

急診爆量四倍!年節流感疫情全面升溫  醫點名「高風險族群」加以注意

「夜班補助」可讓人力回流?僅2成護理師認同 籲先從2點改善護理環境

資料來源:健康醫療網 https://www.healthnews.com.tw/readnews.php?id=64460

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!
更多健康資訊:健康醫療網https://www.healthnews.com.tw